YuMingzhe's blog

Writing and Teaching is my way of Learning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上)

前言

我最近在学游泳,没进入泳池前教练一直强调游泳必须要有足够的肺活量才好,才能游地远,游地长。心想自初中到大学,再到工作之余我一直坚持跑步,论肺活量我应该一点也不害怕,可谁知进入水中后才发现强大的水压会将肺活量压缩至原来的 80%,呼吸很是个问题,原来陆地和水中的情况还真是不一样啊。于是我就更加有目的的练习跑步,意在提高肺活量,遂在网上搜索与跑步相关的书,也就有了我与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的邂逅。

村上君自 33 岁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饭馆转行为职业作家后就开始重拾跑步这项运动。他几乎每天都坚持跑步,忙里抽闲也要跑,小则 10 公里,多则 20、30 公里,并且每年坚持跑一次马拉松。“有效地燃烧自己,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是他对跑步这项事业的肯定,同时跑步也在职业、生活等方面给了他很多的启示。本书中作者以从练习跑步时为起点,到跑马拉松等一系列与跑步相关的活动、赛事等事件为时间线,为我们描绘了他在一次次跑步中获得的感悟,这其中不乏作者独到而深邃的哲理,也有作者对生活、生命的体会,我认为这些都是美好和积极向上的,是所有期望追逐幸福,心态上不甘老去的“勇士”想要读到的,遂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最后愿岁月在增加了我们的年龄,衰老了我们的容颜时,我们仍能守住那颗追逐的心。

第一章 谁能够笑话米克·贾格尔呢

(注:米克·贾格尔是一名摇滚乐手,年轻时曾口吐豪言壮语:“我如果到了四十五岁还在唱《满足》,还不如死了的好。”,然而,如今他已经过六十了,还是继续在唱《满足》,有些人为了此事笑话他,但作者笑不出来,因为作者认为年轻时的东西无疑有某种滑稽可笑的成分,而根据心境的变化,它们日后未必一文不值)

  • 欧内斯特·海明威说过:持之以恒,不乱节奏。这对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也不为过

  • 人生逐渐变得忙碌,日常生活中无法自由地抽出时间来了。并不是说年轻的时候时间要多少有多少,但至少没有如此繁多的琐事。不知何故,琐事这玩意儿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 我并非毫无争强好胜之心。但不知何故,跟别人一决雌雄,我自小就不太在乎胜负成败。这种性格在长大成人后也大致未变。无论何事,赢了别人也罢输给别人也罢,都不太计较,倒是更关心能否到达为自己设定的标准。在这层意义上,长跑才是与我的心态完全吻合的体育运动。 跑过一趟全程马拉松便会明白,在比赛中胜过或负于某个特定的人,对跑者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倘若成了夺冠的热门选手,超过眼前的竞争对手便成为重要的课题。然而对参与比赛的普通市民来说,个人的胜负并不是重大话题。对长跑选手而言,在跑完全程时能否感到自豪或类似自豪的东西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写作。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在这层意义上,写小说很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 *跑步对我来说,不单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说一面积累参赛经验,一面将目标的横杆一点点提高,通过超越这高度来提高自己。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并为之日日付出努力。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处于极为平凡的(毋宁说是凡庸的)水准。然而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 一味跑步,身体没准会变得失衡,不如搭配上其他运动,来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身体,这样不是更好吗?我如此思量。 *河流这东西,除非有过极大的变化,大体看上去相差无几,查尔斯河尤其一如往昔。岁月流逝,学生们的面孔交替更换,我则年龄增长了十岁,恰如那句话所说:往事如烟。尽管如此,河流却仿佛没有丝毫变化,依旧保留着昔日的姿容。涛涛流水向着波士顿湾无声地逝去,浸润了河岸,繁茂了绿色的夏草,养育了水鸟,从石造的古桥下穿过,夏季映照着蓝天白云,冬天则漂浮着冰凌,不急不躁,无休无止,仿佛通过了种种考验、不可动摇的观念一般,只是默默流向大海。
  • 敞开胸怀呼吸清晨那清冽的空气,蹬踏着跑惯了的地面,奔跑时的喜悦重又苏醒过来。脚步声、呼吸声与心脏的鼓动交织一处,营造出独特的交响节奏。 *随着距离的增长,体重竟轻了下来。两个半月减了七磅,腹部一带微微长出来的赘肉也消失了。七磅相当于三公斤多。请想象一下去肉铺买三公斤的肉,拎在手上走回家的情景,大概就能真实地感受到那份重量。想到一度将如许一份重量揣在身上或者,个中滋味颇为复杂
  • 年轻的我要在内心描绘出自己五十多岁的形象,就好比具体的想象死后的世界一样困难。
  • 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世间方是世间。别人自有别人的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这样的差异产生了细微的分歧,数个分歧组合起来,就可能发展成大的误会,让人受到无缘无故的非难。
  • 能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受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语句,才能不断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来。我就是我,不是别人,这是我的一份重要的资产。心灵所受的伤,便是人为了这种自立性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
  • 在某种程度上,我也许是主动地追求孤绝。这种孤绝之感会像不时从瓶中溢出的酸一般,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人的心灵,将之溶化。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保护人的心灵,也细微却不间歇地损伤心灵的内壁。这种危险,我们大概有所体味,心知肚明。 *跑长于平日的距离,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是个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从最深处物理性地认识这一点。而且跑的距离长于平日,便是强化了自己的肉体,哪怕只是一点点。发怒的话,就将那份怒气冲着自己发好了。感到懊恼的话,就用那份懊恼来磨炼自己好了。能够默默吞咽下去的东西,就一星不剩地吞咽进体内。
  • 穿上跑鞋,在脸上和颈部抹足防晒霜,调节好手表,来到路边,然后开始跑步。脸颊承受着迎面而来的信风,仰头遥望将两条腿齐齐并拢横空飞去的白鹭,倾听令人回味无穷的满匙爱乐队的歌曲。

第二章 人是如何成为跑步小说家的

  • 跑步有好几个长处。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游泳虽然一个人就能游,也得找个适宜的游泳池才行。
  • 我知道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求,就能极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花费了许多时间,技艺才得以成熟,还反复出现过错误,但正因如此,学到的东西才更加扎实。
  • 一天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我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物,打理那些不必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不再继续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拜其所赐,这二十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只不过照这种模式生活,所谓的夜生活几乎不复存在,与别人的交际往来无疑也受影响。还有人动怒光火。因为别人约我去哪儿玩呀,去做什么事呀,这一类邀请均一一遭到拒绝。
  • 人生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 假如十个人中有一个人说“这家店很好,我很中意,下次还要来”,就已经足够了。十个客人中只要有一个回头客,这家店就能维持下去。经营者必须拥有明确的姿态和哲学,作为自己的旗帜高高地举起,坚韧不拔地顶住狂风暴雨坚持下去。这是我从开店的亲身经历中学到的
  • 我是那种放任不管的话,什么事都不做也会渐渐发胖的体质。我太太却不管吃多少(吃得不多,可一有什么事就吃甜点),不做运动也根本不会变胖,连赘肉都不长。我尝尝寻思:“人生真不公平啊!”一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东西,有些人却无需努力便唾手可得。不过细想起来,这种生来容易发胖的体质或许是一种幸运。比如说,我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地运动,留意饮食,有所节制。何等费劲的人生啊!但倘若从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便可以维持在高水平,身体愈来愈健康强壮,老化恐怕也会减缓。什么都不做也不发胖的人无须留意运动和饮食。并无必要却去寻这种麻烦事儿做的人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这种体制的人,体力每每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衰退。不着意锻炼的话,肌肉自然而然便会松弛,骨质便会疏松。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才能看明白
  • 然而并非只凭意志坚强就可以无所不能,人世不是那么单纯。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一丁点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就算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 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这个真理

第三章 在盛夏的雅典跑第一个四十二公里

  • 肌肉难长,易消。赘肉易长,难消。
  • 失去理智的人怀抱的美好幻想,在现实世界中根本是子虚乌有。

第四章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 肌肉很像记忆力良好的动物,只要注意分阶段地增加负荷量,它就能自然地适应和承受。示以实例,反复地说服肌肉:“你一定得完成这些工作。”它就会“明白”,力气逐渐大起来。当然需要花费时间。过分奴役肌肉,它会发生故障。然而肯花时间循序渐进,它就毫无怨言,只会偶尔苦着脸,顽强而顺从地不断提升强韧度。通过一再重复,将“一定得做好这些工作”的记忆输入肌肉里去。我们的肌肉非常循规蹈矩,只要我们严格遵守程序,它就无怨无悔。倘若一连几天都不给它负荷,肌肉便会自作主张:“哦,没必要那么努力了。哎呀,太好了。”然后自行将承受极限降低。肌肉也同有血有肉的动物一般无二,它也愿意过更舒服的日子,不继续给它负荷,它便会心安理得地将记忆除去。想再度输入的话,必须得从头开始,将同样的模式重复一遍。
  • 才华的问题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它的质量与数理都是主人难以掌控的。有时我们心想数量有些不足,最好再增加一点,或是寻思,节约点使,每次只拿个一星点出来,好使得长久些。哪有这等好事!才华这东西跟我们的一厢情愿毫不相干,它想喷发的时候便径自喷涌而出,想喷多少就喷多少,而一旦枯竭则万事皆休。像舒伯特和莫扎特那样,或某类诗人和摇滚乐手那样,将丰润的才华在短暂的时期内汹涌澎湃地使光用尽,然后戏剧性地逝去,化作一个美丽的传说,这样一种活法固然极具魅力,对我们大多数人却不具参考意义。
  • 集中力是将自己有限的才能汇集起来,倾注在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没有它便不足以做成任何大事。好好使用这种力量,就能弥补才华的不足和偏颇
  • 集中力同耐力与才能不同,可以通过训练在后天获得,也可以不断提升资质。只要每天坐在书桌前,训练将意识倾注于一点,自然就能掌握。这同前面写过的强化肌肉的做法很相似。每天必须集中意识工作——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稍稍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步者的体型是异曲同工的。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个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 人格的成熟也许会弥补才华的衰减,这种弥补当然是有限的,从中还能感受到丧失优势后那淡淡的悲哀。
  • 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更满意。跑步无疑大有裨益。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更为有效地燃烧,哪怕只是一丁点,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